Search


{溝通進度報告}

今天下午,健保署蔡淑鈴副署長、醫管組龐一鳴組長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{溝通進度報告}

今天下午,健保署蔡淑鈴副署長、醫管組龐一鳴組長針對3月1日即將實施的DRG制度與我談了二個小時,我對於他們今天快速積極地找了很多人溝通,表示肯定。

對於我所質疑的,一個月前才開了會調降健保費率,導致健保收入少了2百多億,卻要在三月份實施一千多項的DRG;蔡副署長的回答是,DRG的目的不是減少健保支出,是為了提升醫療服務效率(指標為住院天數、轉院率、3日內急診率、和14日內再入院率)。嗯,好;以後我們用醫療服務效率來看DRG成效噢,至於為甚麼要這麼趕,在多數民眾和醫療人員還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去增加那一千多項,請耐心讀下去。

對於大家擔心的一種疾病只有一口價的問題,龐組長特別以闌尾切除手術解釋,有8種給付標準。至於詳細的密密麻麻的給付,各位可以到健保署的資料裡面去看。嗯,醫療人員辛苦了,如果希望你的醫療處置能夠有適當正確的報酬,請你弄懂相關的表單,不要傻傻地交給醫管單位幫你申報....。

關於複雜病情、併發症或是高風險個案,超過DRG給付上限,健保署表示就請檢附病歷進入核實申報;嗯,所以如果是複雜個案、超過給付個案,大家病歷要寫詳細,而且事情再度進入健保核刪醫師的那個議題。好,至少沒有要大家對於困難、併發症個案認賠殺出。但是一個病況複雜、難治療的病患,要增加文書工作、被事後諸葛的醫療同懠做審查,是否是一種對於收治高風險困難病患醫師的負擔和懲罰,我想值得思考。

在醫療場域工作的人都知道,DRG已經實施好幾年了,只是過去是先在申報上相對單純的科別和疾病上實施;這也是1/29當天衛福部敢大聲說"不會有人球"、"實施成效很好"的一個原因。(醫療界請記取這個教訓,你們含淚吞下去,人家以後就會說你就是辦得到啊為甚麼不。) 這次引起反彈的一個原因,是媒體批露"全面實施DRG"時,健保署蔡副署長表示"要等衛福部公告,目前沒有任何只是說DRG要在三月一日上路"(自由時報1/20);結果1月29日衛福部就宣布"三月一日起國內醫院全面實施DRG"。

我個人還是認為,1月20日的否認(蔡副署長說她沒有否認,是報導問題),是一種欺騙;當然,副署長說文官體制(哎呀這個我就不懂了呀)上,必須要等部長蓋章核發公文,才能確定。可是,他們也承認1月19日就已經由地方的健保單位,跟醫療院所通知即將在三月一日全面實施了;為甚麼文官體制是在面對媒體和民眾時,明知有這個政策卻不正面承認、不說清楚,實在無法了解。 但是我想,未來政府和民間真的必須溝通溝通再溝通,應該是不會錯的一個方向。

好,重點來了。三月份要全面實施DRG是甚麼時候決定的呢?根據副署長給我的資料,去年9月,健保會總額協商付費者代表支持今年全面實施;然後在去年11月底前,跟30多個專科醫學會討論了,也跟各醫師公會、醫院協會、全聯會都討論過,取得共識了,所以"依法協商"的結果,是今年一定要全面實施。至於為甚麼醫界要求七月、部長核示三月,是根據甚麼科學數字或是計算所出來的,我就沒有答案了。

我真的覺得醫療人員很可憐,忙得要命的時候、連睡覺都沒有時間的時候,這很多影響大家的重要決策,已經由醫療界代表和公會等團體,和健保署一起談定了;那麼,我們就不由得要來想,為甚麼醫療界的代表,和第一線醫療人員之間,認知有那麼大的落差? 以下連結,是健保署的相關會議資料,大家可以詳閱。
http://www.nhi.gov.tw/webdata/webdata.aspx…

我不贊成再把問題丟回來到醫療機構的主管單位、醫療相關公會、和第一線醫療人員之間的矛盾和溝通不足,雖然我也真的要提醒所有專業領域的民眾們,團體內的民主程序和參與,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。不過,政府也有它們的責任。請健保署和衛福部,儘速向社會大眾和醫療從業者說明清楚,這個表定一個月之後就要實施的政策,到底會帶來甚麼好處和衝擊? 現在醫療人員所擔心的包括核刪問題、醫院是否因為醫療成本而施壓醫療人員問題、民眾不理解DRG制度依然用廉價健保吃到飽的心態,而和醫療執行單位產生衝突的問題,健保署職責在哪裡? 如何協助? 如何解決? 健保署還是必須要面對醫療界和民眾,因為你們溝通和說明不足之下,產生的反彈和疑慮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政治走一圈的臨床醫師,斜槓寫作與國際醫療
View all posts